版主點評:行動裝置加上4G快速的頻寬,電商從以往的O2O模式,將轉變成為O2M,也就是業者如何Catch移動端的用戶。這其間又牽扯到給予的資訊的不同,O2O是以PCNB,擁有較大的螢幕以及較便捷的操作,O2M則螢幕較小、操作也較不便。

~~~~~

~~~~~

 

 

曾幾何時,大陸的地鐵裡看到鋪天蓋地的地鐵二維碼廣告,無論是京東、天貓還是哪個平臺,地鐵廣告裡總是少不了二維碼,甚至有些極端的商家,直接是一個產品、一個價格、一個二維碼,企圖利用地鐵的人流,借助移動端來形成O2M,以便獲得新的市場;但現實很殘酷,今時今日,再也很難看到主打二維碼的地鐵廣告;這讓人想起了當下最火的O2O模式,以及借助移動端延生出來的O2M模式。

 

以下從實際操作的角度,來談下O2MO2O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的不同點吧。

O2MO2O模式裡細分的一種場景模式,O是指傳統的線上或者線下,M是指移動端,O2M的意思也就是傳統線上或者線下和移動端進行互動的一種模式;那和我們傳統所做的O2O有什麼不同?接下來以大宗產品作為舉例來進行討論,以下所講,為了方便討論,用中高端家居來舉例。

 

第一:互動的點不同

我們來看O2O,能夠引發客戶線上和線下互動的,或是優惠,或是禮品,或是某種對使用者有價值的服務,對於非平臺商家而言,能夠引發客戶有價值互動的,更多是提供的某種對使用者有價值的服務,這樣才能驅使有價值的客戶落地;所以,O2O模式裡的互動,強調的是落地體驗或落地服務。

那我們來看看O2M,要讓客戶從 PC屏,電視屏,或者地鐵海報廣告,轉移到移動端,優惠,遊戲,禮品的可實現程度看似更為容易,但實際上而言,光靠優惠是吸引不了多少用戶進入移動端。

客戶對移動端購物,接受程度還不夠高,只有到線下門市店體驗,或者在較大的螢幕上詳細瞭解,使用者才更願意下單,所以用戶對品牌的忠誠度還沒有到達成交這個環節,甚至是帶有防備性的心理。

我們在做O2O的時候,尤其是大宗家居產品,如若讓線上的客戶覺得離下單很近,那客戶進店的人數會大大降低,因為誰也不願意被商家“綁架”,沖著下單去線下的用戶會非常精准,但是數量會少的可憐,除非線上上已經對該品牌做過足夠充分的瞭解和準備。

所以,對於弱關係的用戶而言,讓用戶走進線下的理由,儘量離下單遠一些,讓他們有能夠控制口袋自由的錯覺,這樣才能把進店的漏斗擴大,再通過現場的行銷,使得客戶下單;用戶從O端跨屏到M端,應該讓用戶離下單更為遙遠一些,用戶心理會認為,移動端不如PC端能夠詳細瞭解品牌,更別說和線下體驗相比,因此他們對移動端抱有的希望並不是太大,除非是知名的品牌,或者非常標準的產品。

 

以下是一個朋友在微信群的感想。

為什麼幾百的微信流量,一單都沒有轉化?除了本身微店的內功之外,這個先不談,更為重要的是用戶對移動端購物的不信任所造成;在使用者對品牌並沒有深刻瞭解的情況下,進行金錢互動,難度很大。 

那如何操作?移動端應該再進行重新定位,把移動端變成另外一個可以在任何場景都可以互動的工具,比如移動端可以隨時接收秒殺資訊,移動端可以查詢物流情況,移動端可以進行最新的資訊接收等;讓移動端變成客戶的掌中工具,才能更好的促進客戶進行跨屏,聚集客戶以後,再來進行下一步的O2O行銷。

 

第二:互動的強度不同

我們來看O2O,讓用戶從線上到線下的驅動力一定要夠強,用戶才願意落地線下,對於用戶而言,他不僅僅有金錢成本,還有時間成本,所以如果用戶對品牌的信任度不是很高的話,僅僅靠優惠,禮品是很難驅動用戶來進行互動的;對使用者有價值的服務很重要,但還需要有人工的引導,才能形成這種強度很高的互動。

但是對於O2M不同,O2M的互動強度要求不高,這裡也分兩個場景:從線上到移動端,只是從口袋裡掏出手機或者掌上型電腦而已,用戶的決策時間週期不長,但是給用戶的第一衝擊感要強,不要給用戶留下太多的思考顧慮空間,不然用戶很容易因為猶豫而錯過互動;如若是從線下到M端,現場的氛圍很重要,如若是沒有人氣的海報前,即便再好的點,也很難促使用戶產生互動,用戶在獨孤的環境裡顯得非常被動,所以想做好線下到移動端,現場的氛圍營造很重要,所以這也是地鐵二維碼廣告沒有人掃的重要原因,在人來人往的地鐵站裡面,一個是沒有人有時間能夠仔細瞭解地鐵廣告的內容,二是誰也不敢吃第一個螃蟹,所以造成沒有人敢掃。

 

第三:行銷的核心點不同

來看O2O,我們引導客戶進入線下體驗,更多是為了讓客戶通過體驗,對產品的滿意度以及對品牌的信任度提升,從而在通過現場活動促進客戶下單,促進客戶進店後的直接目的是下單。

那我們來看O2M,同樣還是拿大宗家居產品來舉例,把客戶從PC端,或電視端,或線下海報引入移動端,並不是為了引導用戶進入手機端進行下單,不是為了O2MO2M,而是借用移動端進行資訊儲存和傳播。

我們同樣拿地鐵海報來舉例,人來人往的地鐵站有大量的人流,假設某家居公司在地鐵站裡做了現場活動,僅憑現場的介紹,用戶是很難下單或者交定金的,傳統的做法是記客戶的電話或者是給客戶發名片,為的是取得和客戶的後續互動權;但是名片或者電話不具有傳播性,以及並不是一個豐富的行銷載體,所以移動互聯的出現剛好解決了這個難題,利用移動互聯的豐富表達能力,可以把線下的意向客戶引入移動端,再通過行銷手段促使客戶在移動端詳細瞭解品牌,以便下一步轉化,起到了資訊的承載作用。

另外一點就是,移動互聯的傳播能力比PC端要強的多,主要是微信這個載體在做催化劑,捕捉住線下的精准人群,再利用行銷手段促使這些精准用戶幫助去傳播,能夠達到更廣泛的行銷目的;比如說線下獲取一個移動端用戶的成本是100元,實際從單個使用者來講,可能是需要虧本的,但如若借助了移動互聯的傳播性,通過這個客戶再額外帶來一個客戶,這個推廣成本就會下降,從而實現盈利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狗島小英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